
「四通桥、万润南、彭立发:两代勇者与不屈的印记」2025年10月13日,北京四通集团创始人、民运领袖万润南先生在法国病逝。 这一天,距离另一位勇者彭立发在北京四通桥上点燃抗议烽火,正好过去了三年。将他们连接在一起的,不仅是日期的巧合,更是那座象征着思想、良知与抗争的桥——四通桥。
“四通桥”之名,源自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传奇企业——四通集团。创始人万润南,清华出身,是八十年代中国最具远见的企业家之一。他以理性与理想推动了大陆最早的科技创业浪潮。然而,历史很快将他推向了政治风暴的中心。1989年春夏,当学生走上街头,要求改革时,四通公司和万润南积极响应并给予大力支持。风暴过后,他被中共当局通缉,被迫流亡海外,从一名企业家转变为一名坚定的民运领袖。
三十三年后,2022年10月13日,北京海淀区的四通桥上,另一位勇敢的公民——彭立发独自登上桥身,点燃了抗争的烽火。他悬挂两幅醒目的横幅,高声呼喊:“不要核酸要吃饭,不要封锁要自由,不要谎言要尊严,不要文革要改革,不要领袖要选票,不做奴才做公民。”他呼吁人们“罢课、罢工,罢免独裁国贼习近平”。这场孤身抗争如同划破极夜的闪电,震撼了被封锁的时代,成为随后“白纸运动”的思想先声。
然而,勇者的代价是惨烈的。彭立发被秘密逮捕,后以“寻衅滋事罪”“纵火罪”被重判九年徒刑,其家人亦遭严密监控与连坐。而万润南流亡海外后,投身民运三十余年,直至病逝,仍未能重返故土。
如今,四通桥上的路牌已被移除,地图软件中再无此地名。然而,记忆并非可以简单移除的路牌,它已深深地刻在了无数反抗者的心里,作为对抗遗忘和审查的文化地标。
从万润南以企业家的良知介入公共事务、被迫流亡海外,到彭立发以个体之身孤身抗争、身陷囹圄,再到“四通桥”成为了反抗的象征,这一连串事件跨越数十年,却讲述着同一个命题:在高压与恐惧之下,总有人以良知为炬。那座桥,无论名字如何被改写,始终象征着不屈的灵魂——他们用行动证明,真相与自由的火焰,纵被压制,终不会熄灭。